【月夜杜甫赏析】《月夜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,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。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月夜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家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全诗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情怀。
一、
《月夜》以“月”为线索,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牵挂。诗中既有对妻子的思念,也有对战乱中百姓苦难的同情,体现了杜甫“诗史”的特点。
二、原文与赏析对照表
| 内容 | 原文 | 赏析 |
| 首联 | 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 | 诗人遥想远方的妻子在月夜中独自望月,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。 |
| 颔联 | 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 | 诗人想到年幼的孩子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,增添了情感的层次感。 |
| 颈联 | 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 | 描写妻子在月下伫立,头发被露水打湿,手臂因清冷的月光而感到寒冷,细腻地刻画了妻子的形象。 |
| 尾联 | 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? | 诗人希望早日与妻子团聚,在月光下拭去泪水,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 |
三、艺术特色
- 情景交融:诗中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,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。
- 语言简练:用词精准,没有多余修饰,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。
- 结构严谨:严格按照五言律诗的格律进行创作,对仗工整,节奏分明。
四、思想内涵
《月夜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,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。杜甫通过个人的遭遇,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苦难,体现了他作为“诗圣”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。
五、结语
《月夜》以其真挚的情感、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,成为杜甫诗作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,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在那个动荡年代中的心路历程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