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曝十寒是甚么意思】“一曝十寒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做事不专心、不坚持,常常半途而废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,具有深刻的寓意,提醒人们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曝十寒 |
拼音 | yī pù shí hán |
出处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 |
含义 | 比喻学习或做事不专心,不能持之以恒,常常中断或放弃。 |
近义词 | 半途而废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|
反义词 | 坚持不懈、持之以恒 |
二、出处与典故
“一曝十寒”最早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原文为:
> 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
意思是:即使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,如果只晒一天,却冻了十天,它也不可能生长出来。
孟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,学习或修养就像种植物一样,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,否则就难以成功。
三、使用场景
“一曝十寒”多用于批评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、做事缺乏耐心的人。比如:
- 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,平时却不认真复习。
- 工作中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,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。
四、总结
“一曝十寒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了“坚持”的重要性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不能只靠一时的热情,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专注。只有持之以恒,才能真正取得成果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核心含义 | 做事不专一,缺乏恒心 |
使用目的 | 批评学习或工作态度不端 |
警示意义 | 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|
适用对象 | 学生、工作者等需长期努力的人群 |
通过了解“一曝十寒”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坚定的意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