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言不由衷的意思】“言不由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说话不真诚、没有诚意,表面上说的是一套,内心却另有想法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语与内心想法之间的不一致,往往带有欺骗或敷衍的意味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言不由衷 |
拼音 | yán bù yóu zhōng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”(虽非直接出处,但常用于表达此意) |
释义 | 说话不是发自内心的,口是心非,虚情假意。 |
近义词 | 口是心非、心口不一、言不由心 |
反义词 | 表里如一、言行一致、心口如一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他人说话不诚实、不真诚的行为。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工作场合 | 他总是言不由衷,答应的事情从不兑现。 |
家庭关系 | 妈妈说想让我好好学习,其实只是敷衍我。 |
朋友之间 | 他说支持我创业,但我感觉他并不真心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点
1. 不要和“言过其实”混淆:
“言过其实”指的是夸大其词,而“言不由衷”更强调说话者内心与语言不符,有欺骗性。
2. 语气要恰当:
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,需注意语气,避免给人攻击性或指责的感觉。
3. 适用于批评或反思:
该成语多用于指出他人或自己在沟通中的不真诚行为,适合用于自我反省或批评他人。
四、总结
“言不由衷”是一个用来形容说话不真诚、口是心非的成语。它强调的是语言与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致,常用于批评或反思沟通中的虚假表现。在日常生活中,保持言行一致,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