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宋人或得玉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宋人或得玉》是一则出自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的寓言故事,通过一个宋人偶然得到一块宝玉的故事,揭示了“物极必反”的道理。故事中,宋人得到玉后,因贪心而未能妥善处理,最终导致失去宝物,甚至引发祸端。这则寓言强调了做人应知足常乐、谨慎行事的道理。
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是古代寓言中的经典之作,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宋人有得玉者,献诸子罕。 | 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玉,献给了子罕。 |
子罕弗受。 | 子罕没有接受。 |
曰:“以示玉人,玉人以为宝也,故不敢受。” | 他说:“我把它给玉匠看,玉匠认为这是宝物,所以我才不敢接受。” |
宋人曰:“吾以是为宝也,故敢献之。” | 宋人说:“我认为这是宝物,所以才敢献给您。” |
子罕曰:“吾未尝见宝也,吾以不贪为宝。” | 子罕说:“我从来没有把宝物当作宝,我把不贪心当作宝。” |
于是宋人辞而去。 | 于是宋人告辞离开了。 |
三、寓意解析
这个故事表面上讲的是一个宋人献玉被拒的经历,实际上是在借物喻人,表达一种人生哲理:
- “以不贪为宝” 是子罕的核心观点,他并不看重物质上的“宝”,而是更重视道德修养。
- 故事提醒人们:不要因为外在的财富而迷失本心,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纯净与克制。
- 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“清廉”“慎独”等品德的推崇。
四、结语
《宋人或得玉》虽短小精悍,却蕴含深刻的哲理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它不仅是古代寓言的典范,也是现代人修身养性、为人处世的重要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