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意思】一、
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;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。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萚。他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”后人引申为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”,意指山再高也不会嫌高,海再深也不会嫌深。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应具备包容、博大的胸怀,不因事物的复杂或艰难而退缩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”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志向远大、心胸开阔,愿意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,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。它强调的是一种积极进取、兼容并包的精神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(后人引申) |
原意 | 山不嫌弃高,海不嫌弃深,比喻包容、博大 |
引申义 | 人应有宽广的胸怀,不惧困难,追求更高目标 |
现代用法 | 形容志向远大、心胸开阔、包容性强 |
相关成语 | 海纳百川、虚怀若谷、兼收并蓄 |
使用场景 | 鼓励他人、自我激励、表达包容态度 |
文化意义 | 体现中华文化中对胸怀与气度的重视 |
三、结语
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”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,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坚定的意志,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包容的心态。只有不断攀登高峰、深入探索,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与升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