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败血症名词解释】败血症是一种由细菌、病毒或其他病原体进入血液后引发的严重全身性感染。它不仅影响血液,还可能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,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,甚至危及生命。败血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,以防止病情恶化为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。
一、败血症的基本概念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,并在其中生长繁殖,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(SIRS)的临床综合征。 |
病因 | 常见于细菌感染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),也可由真菌、病毒或寄生虫引起。 |
发病机制 | 病原体进入血液后,激活免疫系统,释放大量炎症因子,导致血管扩张、毛细血管渗漏、组织水肿和器官功能障碍。 |
临床表现 | 高热、寒战、心率增快、呼吸急促、意识改变、皮肤瘀斑、血压下降等。 |
二、败血症的分类
类型 | 说明 |
菌血症 | 血液中存在细菌,但未引发全身症状。 |
败血症 | 血液中存在病原体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。 |
脓毒症 | 败血症基础上出现器官功能障碍。 |
感染性休克 | 脓毒症合并严重低血压,即使补液仍无法维持正常血压。 |
三、诊断标准(基于国际共识)
项目 | 标准 |
SIRS标准 | 体温 >38°C 或 <36°C;心率 >90次/分钟;呼吸 >20次/分钟或PaCO₂ <32mmHg;白细胞计数 >12×10⁹/L 或 <4×10⁹/L。 |
感染证据 | 有明确的感染灶(如肺炎、尿路感染、腹腔感染等)。 |
器官功能障碍 | 如肾功能不全、呼吸衰竭、肝功能异常等。 |
四、治疗方法
治疗措施 | 说明 |
抗生素治疗 |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,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。 |
支持治疗 | 包括补液、维持血压、呼吸支持、营养支持等。 |
处理感染源 | 如引流脓肿、清除坏死组织、移除感染导管等。 |
免疫调节 |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免疫增强剂或抗炎药物。 |
五、预后与预防
项目 | 内容 |
预后 |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,否则死亡率较高。 |
预防 |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及时处理感染病灶,避免滥用抗生素。 |
总结:
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,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是关键。通过了解其定义、病因、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,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