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学常识山河表里潼关路山指什么山】在古代诗词中,“山河表里”是一个常见的地理描述词,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、易守难攻的地区。其中“山河表里潼关路”一句出自元代张养浩的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:“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”这句诗描绘了潼关一带山川壮丽、地势险峻的景象。
那么,“山河表里潼关路”中的“山”具体指的是哪座山呢?下面将从文学常识的角度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答案。
一、文学常识总结
“山河表里潼关路”中的“山”指的是太行山。这里的“山河表里”是指山脉与河流相互环绕、互为屏障的地形特征。“潼关”是古代重要的关隘,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,地处黄河与秦岭之间,地势险要,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“山河表里”一词原本出自《左传》,意为“山和河作为内外的屏障”,后来被广泛用于描写地理形势险要的地方。在《潼关怀古》中,作者借潼关的地理位置,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,也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
因此,在“山河表里潼关路”这一句中,“山”指的是太行山,而“河”则指黄河,两者共同构成了潼关地区的天然屏障。
二、知识点总结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元代张养浩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 |
原文 | “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” |
“山”指 | 太行山 |
“河”指 | 黄河 |
地理位置 | 潼关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,地处黄河与秦岭之间 |
作用 | 山河表里形容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 |
文学意义 | 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与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|
三、结语
通过对“山河表里潼关路”的分析可以看出,文学作品中常常借助自然地理来烘托情感与意境。了解这些地理知识不仅有助于理解诗词内容,还能加深对历史背景的认识。因此,掌握“山河表里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地理实体,对于学习古典文学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