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提纲挈领是什么意思】“提纲挈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法先王,统礼义,一制度,以持其身,此大儒之法也。故曰:‘提纲而众目张,振领而众毛理。’”原意是抓住衣衫的领子和网的总绳,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或主要部分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提纲挈领”常用来形容在处理复杂问题时,能够抓住重点、把握关键,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抓重点、抓核心”的思维方式,广泛应用于学习、工作、写作、演讲等多个领域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提纲挈领 |
拼音 | tí gāng qiè lǐng |
出处 | 《荀子·儒效》 |
原意 | 抓住衣领和网绳,比喻抓住关键 |
现代用法 | 形容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点 |
使用场景 | 学习、写作、管理、演讲等 |
近义词 | 抓纲举目、纲举目张、提要钩玄 |
反义词 | 舍本逐末、顾此失彼、不分主次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学习中:老师在讲解课文时,常常会“提纲挈领”,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结构。
2. 写作中:写议论文时,开头就要“提纲挈领”,明确中心论点。
3. 工作中:领导在布置任务时,强调“提纲挈领”,让团队聚焦于关键目标。
4. 演讲中:演讲者善于“提纲挈领”,让听众一听就明白主要内容。
三、成语解析
- 提纲:提起网的总绳,比喻抓住整体的关键。
- 挈领:提起衣服的领子,比喻抓住核心的部分。
- 整体意义:通过抓住关键,带动全局,提高效率。
四、适用建议
- 在阅读文章时,学会“提纲挈领”,可以帮助你快速理解内容。
- 在写作或演讲前,先列出要点,做到“提纲挈领”,避免跑题。
- 在日常生活中,面对复杂问题时,尝试“提纲挈领”,有助于更清晰地分析和解决。
总之,“提纲挈领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。它教会我们在面对繁杂信息时,如何找到重点、抓住本质,从而更高效地完成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