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程颢春日偶成注释与赏析】程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、教育家,也是“二程”之一(与其弟程颐并称)。他的诗作虽不多,但语言清新自然,富有哲理。《春日偶成》便是其中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短诗,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。
一、原文
> 春日偶成
> 云淡风轻近午天,
> 傍花随柳过前川。
> 时人不识余心乐,
> 将谓偷闲学少年。
二、注释
词语 | 解释 |
云淡风轻 | 天气晴朗,微风拂面,形容春日的舒适天气。 |
近午天 | 阳光接近中午时分,表示时间已经过了上午。 |
傍花随柳 | 靠近花丛,跟随柳条,表现漫步于春景中。 |
过前川 | 走过溪边或河岸,描绘诗人游走的路径。 |
时人 | 当时的人,指世俗之人。 |
余心乐 | 我内心的快乐。 |
将谓 | 他们以为。 |
偷闲学少年 | 指人们认为我是在偷闲,像年轻人一样游玩。 |
三、赏析
这首诗看似写景,实则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。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通过“云淡风轻”、“傍花随柳”等意象,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。
后两句则点明主旨:虽然外界的人不理解我的快乐,以为我只是在偷闲玩乐,但实际上,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正是我内心的追求。这反映了程颢作为理学家对“静”的重视,也表现出他对生活态度的超然。
四、总结
内容 | 简要说明 |
作者 | 程颢,北宋理学家 |
体裁 | 七言绝句 |
主题 | 春日闲游,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|
表现手法 | 白描写景,含蓄抒情 |
思想内涵 | 反映理学思想中的“静”与“乐”,强调心灵的安适 |
语言风格 | 清新自然,简洁明快 |
结语:
《春日偶成》虽篇幅短小,却意境深远,展现了程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。它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,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