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鞠躬尽瘁的解释】“鞠躬尽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全力、辛勤工作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忠诚与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,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解释 |
鞠躬 | 指弯腰行礼,表示恭敬、尊重。 |
尽瘁 | 意为竭尽心力、劳累至极。 |
整体含义 | 形容一个人忠心耿耿,尽心尽力地为国家、集体或他人服务,直至耗尽全部精力。 |
二、出处与典故
“鞠躬尽瘁”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《后出师表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……臣不胜受恩感激,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这段话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诚与奉献,也奠定了“鞠躬尽瘁”作为忠诚与敬业象征的地位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说明 |
工作场合 | 用于赞美同事或领导尽职尽责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 |
文章写作 | 常用于描写历史人物、英雄模范等形象。 |
日常交流 | 表达对某人努力工作的敬佩之情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全心全意、尽心竭力、废寝忘食、全力以赴 |
反义词 | 悠哉游哉、敷衍了事、得过且过、懒散怠工 |
五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鞠躬尽瘁”不仅仅指体力上的劳累,更强调一种精神层面的投入与责任感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到底,在岗位上尽职尽责,体现出一种高尚的职业操守和人生价值观。
总结
“鞠躬尽瘁”是一个充满敬意与责任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忠诚与奉献的推崇,也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合作,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践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