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苟且偷安的释义是什么】“苟且偷安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危机时,选择暂时逃避现实,只求眼前安稳,而不思进取、不谋长远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责任感和远见的人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,以下是对“苟且偷安”的详细解释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名称:苟且偷安
拼音:gǒu qiě tōu ān
字面意思:苟且——指得过且过;偷安——指在不安定中寻求短暂的安宁。
整体含义:指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或舒适,不顾长远后果,采取敷衍、消极的态度,逃避责任和挑战,只求暂时安逸。
使用场景: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工作中、生活中缺乏主动性、不愿承担责任的人,也用于描述国家或组织在面临危机时,不积极应对,只图表面安稳的现象。
感情色彩:贬义词
近义词:得过且过、敷衍了事、因循守旧
反义词:奋发图强、迎难而上、积极进取
二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苟且偷安 |
拼音 | gǒu qiě tōu ān |
字面意思 | 苟且:得过且过;偷安:在不安中寻求短暂的安宁 |
整体含义 | 指为了眼前利益或安逸,不顾长远后果,采取消极态度,逃避责任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个人或组织在困境中不作为、只求表面安稳的行为 |
感情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得过且过、敷衍了事、因循守旧 |
反义词 | 奋发图强、迎难而上、积极进取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苟且偷安”不仅适用于个人行为,也可用于描述社会现象。例如,在经济困难时期,一些企业可能选择削减成本、裁员来维持短期运营,而不是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,这种做法就属于“苟且偷安”。
此外,历史上的许多国家或政权,也曾因“苟且偷安”而逐渐衰落。比如清朝后期,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力,清政府选择妥协退让,而非改革自强,最终导致国力衰退。
因此,“苟且偷安”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评,更是对一种短视、保守思想的警示。
四、结语
“苟且偷安”是一种消极应对问题的态度,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安宁,但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问题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应避免这种心态,培养积极进取、敢于担当的精神,才能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