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】“不绝于耳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声音持续不断、耳边不断响起的情景。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或话语频繁出现,让人无法忽视。它既可以用于正面的场景,也可以用于负面的环境,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不绝于耳 |
拼音 | bù jué yú ěr |
释义 | 声音不断传入耳朵,形容声音持续不断,耳边不断响起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太后曰:‘吾谓丞相、御史大夫,其人也;今观之,乃若此。’言不绝于耳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声音、言语、议论等连续不断的情况 |
近义词 | 耳濡目染、连绵不绝、声声不息 |
反义词 | 鸦雀无声、悄无声息、戛然而止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正面场景 | 他的话语不绝于耳,让人深受启发。 |
负面场景 | 环境嘈杂,各种声音不绝于耳,令人烦躁。 |
描述议论 | 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不绝于耳,观点各异。 |
形容音乐 | 悠扬的旋律不绝于耳,仿佛置身其中。 |
三、总结
“不绝于耳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声音的持续性和频率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形容各种声音不断传来的情景。无论是自然的声音、人的言语,还是社会上的舆论,都可以用“不绝于耳”来形容其持续不断的特性。
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搭配不当。同时,该成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,适合用于书面表达中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不绝于耳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声音持续性的形象表达,适用于多种语境和场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