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趾高气扬意思介绍】“趾高气扬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傲慢、得意忘形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,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,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形象性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、用法以及相关知识,以下将通过与表格的形式进行详细介绍。
一、成语简介
“趾高气扬”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,原意是形容走路时脚抬得很高,神气十足的样子。后来引申为形容人骄傲自满、得意洋洋、目中无人的态度。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,带有批评意味,表示某人因取得一点成绩或优势而变得自大、轻视他人。
二、核心含义
- 字面意思:脚抬得高,气喘吁吁。
- 引申意义:形容人骄傲自满、得意忘形、态度傲慢。
- 感情色彩:贬义词
- 使用场合:多用于描述他人的行为,尤其是对那些自以为是、看不起别人的人进行批评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使用示例 |
| 日常对话 | 他刚刚升职,就趾高气扬,对同事爱理不理。 |
| 文学作品 | 小说中描写主角成功后趾高气扬,最终遭到失败。 |
| 新闻报道 | 某官员因权势膨胀,表现得趾高气扬,引发舆论批评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成语 |
| 近义词 | 傲慢自大、得意忘形、目中无人 |
| 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低调内敛、虚心求教 |
五、成语结构分析
- 结构类型:联合式成语
- 构成成分:
- “趾高”:脚抬得高,象征骄傲。
- “气扬”:气势高昂,表现出得意。
- 整体结构:前后搭配,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形象感。
六、常见误用提示
1. 误用为中性词:有些人误以为“趾高气扬”只是形容一个人自信,其实它带有明显的贬义。
2. 误用于褒义语境:不能用于正面评价某人的表现,否则会让人误解为讽刺。
3. 忽略语境搭配: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,不适合形容物品或事件。
七、总结
“趾高气扬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寓意深刻的成语,主要用于描述人的骄傲自满和傲慢态度。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性质,避免误用。了解它的来源、含义及使用方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趾高气扬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 |
| 含义 | 形容人骄傲自满、得意忘形 |
| 感情色彩 | 贬义 |
| 结构 | 联合式 |
| 近义词 | 傲慢自大、得意忘形 |
| 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低调内敛 |
| 使用场合 | 批评他人态度、文学描写等 |


